close

 

前言:本身想慢慢寫自己在北帝國的經歷,到一段時間才寫此城遊歷的故事。

 

 

這半年多經歷了很多的事,使到靈感和攝影技術甚至人生方向盡失.......那種痛楚實在難以承受。趁返工空檔時間翻了翻講北帝國的文章尤其是格拉斯哥(Glasgow)的文章,才喚起數次去此城的回憶並尋回一種失去已久的鬥心。這段時間,我經常獨自行山去減壓,可這只是止痛藥,到了上班又打回原型成了一個廢柴。之前去舊區獵影,這種自信似曾相識卻不知為何如此?翻了翻那些資料,才知道,那是旅途上的好奇心.........相比那些活動、人像等我最憎恨拍的題材為何街頭照片會觸動心靈?原來,我除了用此表達外就是去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延續英帝國時期的核心價值。格拉斯哥的照片,令我記起我旅行的意義:學習當年歷史文化、求生技巧、用以幫助自身的頭腦發展,並利用相關經驗去充實自己;而攝影,只不過是用具而已。

 

歷史

格拉斯哥(Glasgow)乃是北帝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和鄰近的首都愛丁堡(Edinburgh)是一文一武:前者是英帝國的工業北都有名人占士瓦特(James Watt);後者是北方的雅典和北帝國的政治、文化的中心。當年藍領勞動階層從四方八面前來尋找機會-格拉斯哥乃時當時世界上著名的造船之都,大多軍艦都是在此生產,也算是帝國的兵工廠。工業革命時和曼徹斯特(Manchester)、利物浦(Liverpool)等城市齊名,各自分工合作,南帝國那有販賣黑奴、生產火車、蒸氣機和絲綢廠等等而格城偏重重工業。可是由於工人們生活環境差,使得其養成了飲酒的文化,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酒鬼城,酗酒問題冠絕北帝國。

到了二戰(WWII)後,格城回復速度不如南帝國城市,有點像美國底特律(Detroit)般,支撐著城市的重工業萎縮,牽連週邊的行業,使得經濟崩潰-這就是過度注重單一產業的後果;對比利物浦、曼城的復甦速度遠比後兩者慢,相信是因為地理位置問題,小弟曾多次參觀該城,天氣永遠都是那灰暗中帶著狂風大雨,使得我對此城的第一印象十分之差,就有如南帝國的曼城般,有點感到天不歡迎我的。從前有幾次都在該城轉車經過,每次天色都是那麼灰暗。

後來在南帝國讀書,總是覺得自己和格有失之交臂的感覺便想「報仇」,碰巧北帝國的一老朋友畢業要去觀禮,就造就了這好機會-亦因為這經歷使得我對格城歷史有了更多了解-並使小弟有永世難忘的回憶。

小弟曾兩次在格城留宿,第一次在遠離市中心;第二次在市中心,第一次人生路不熟加上狀態不足使得該次失望而回,但第二次準備充足而且休息充足使得當時發揮得淋漓盡致-我並非只以相片構圖作標準,而是自己在探索時的體力、認知等狀態。

建築特色

市中心建築好壞參半,因為新舊混雜,使得其市容不太討好,但當然,有些建築是很有歷史價值的,尤其是維多利亞式的紅磚建築,這建築方式和南帝國的同期建築模式很不同,格城獨有也,即使在該市的外圍,都只能看見灰黃色的建築。紅磚使得這些建築生息不少,亦是大英帝國全盛的見證。

 

紅磚,和上圖的色比,色彩感大好多!

#3, 雜亂無章

城市的中心分東西區(East End & West End),前者為傳統藍領地區,多是窮人居住,後者是富人地區,亦是當地名校-格拉斯哥大學座落於此,所以也是治安最好的地區之一。

而建築風格亦有所不同,大學主樓,內外都有點像哈利波特的學校,比起小弟的母校,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和隔離的北帝首都大學更是對頭-近年才被帝國某王子讀過的大學(St Andrews)打破這局面。而格大的主樓和周邊建築原來是哥德式-中世紀時普遍的華麗大教堂都是這種特色建築,而這模式被加泰隆尼亞人偷師,使得巴塞羅那成為了一特色古城,仍在建造的大教堂就是基於哥德式改良,可見古人們的創意無限。

內迴走廊,感覺好似修道院,難怪人傑地靈。

大樹,正中央

路過學生

晚安!

 

經濟和市容-Glasgow Effect

如前文所講,該市和愛丁堡是一文一武,形成了北帝國南部的都會區,即英文所稱的Central Belt,是北帝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格城都會區更包含100萬以上的人口。由於此格局使得兩者市容差很遠,在上面講過,前者是工程師和藍領集中地,後者為文人天堂。有朋友說,格城無甚文化特色,可是,在建築特色上看來,卻是推翻他的言論了。可惜,發展各異,在全球化和去殖民化之下,帝國工業大衰退,使得藍領們頓時失去工作並使格城變成罪惡溫床。

60年代,為了改善當地人擠迫的居住環境,當地政府便展開了龐大的建築工程,不斷建高層公屋-有點像香港的公共房屋,由Sam Bunton 設計,使得居住環境大大改善,有如香港屋邨般,內裡配套應有盡有-商場、郵局等一應俱全,著名的有紅路(Red Road Flats)。雖然那是現代化建築,但卻是醜化了格拉斯哥格局的元凶,一座座高樓與維多利亞式的公寓的配襯完全不和諧,甚至可以用Eyesore來形容,這些建築毫無特色而且影響景觀。而有部份地區如上述的紅路由於離市區遠人口密集,使其變成孤島有如天水圍般與世隔絕並衍生了不少問題社區-童黨、黑社會等令到本來經濟低迷的格城雪上加霜。有點像香港般-居住的空間間隔不足,加上上一代大多都是基層,自然教育不足容易使小孩們誤入歧途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學者所講的Glasgow Effect (格拉斯哥效應),在此地成長的小孩大多都比其他帝國城市的人短命、教育水平低下、煙酒毒都都是家常便飯並伴隨著高自殺率和犯罪率。

記得自己第二次在格城時,經常會在市中心看見那些不修篇幅的街童和中年人,他們漫無目的在街上走來走去,向路人乞討金錢(大多都是去賭或是買毒品吧)但近年卻多了東歐來的吉普賽人來爭飯碗。正常的年青人,是有,但不太多,可能像姐姐說,大多都不會在市中心出現,都搬出了市中心或是在西部富人區居住。當時在市中心東西部遊走著,西部是一個天堂,人衣著都很formal很多名車在街上走來走去;但到了市中心東部卻是很大對比-這城,其實貧富懸殊很厲害的,記得當時發現自己走到市中心東部的盡頭就不敢繼續走了,前面烏雲密佈而且是全市最不安全的地區。後來無聊走了去另一治安差的地方走了一轉,這區很多日久失修的建築,人煙稀少,天亦開始黑加上離市中心越來越遠我才迫於無奈在超市門口掉頭。

#格城人的惡搞能力,盡在此像,雖然政府常將頭上的雪糕筒拆除,但總有人會好心裝回。

#友善的工人,記得那天想拍個窮大叔,他對面看到我並追著我指罵,瘋子真多!

乞丐

 

乞丐(2)

號外

高樓完全破壞了格城的格局

想不到,死寂的河道曾是帝國最大的造船的基地

真是風水輪流轉也!

 

近年,因為即將舉辦聯邦運動會,市政府決定拆卸那些高樓以改善市容。

 

 

 

希望格城屆時會有一番新景像!

但願格城不再迷失!

 

more pics:

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co1220/sets/72157644619452943/

 

 

arrow
arrow

    pico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