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龍城,位於九龍半島的中北部,北為獅子山腳,南為土瓜灣,東接黃大山,西接九龍塘為一歷史悠久的舊區。此乃小弟出生、成長、懂事並學會人情味的地方,由於有了香港人善忘的基因,待了兩、三年都沒有機會撰寫關於對於此地的文章。

 

原本想在此貼出家人在機場搬遷前飛機飛越家上空的照片,可惜照片不見了,唯有利用記憶寫下。

 

小弟生於198812月的一個早上,在太子道某醫院呱呱落地。人生中頭6年都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曾寄人籬下在黃大仙居住數年。及後舉家開發大西北但由於當時該地配套不足而且小弟和姐都開始長大所以父母最後決定舉家回流我的出生地並開始了18年難忘又安定的生活,並見證著97淪陷和啟德機場的搬遷。

 

1994年的某天,全家人搬著大箱小箱的物件離開大西北的舊居前往小弟的出生地。後來便在此安定下來並在此長大、懂事並度過了小學和初中的歲月直至近年小弟前往英帝國升學,都快20年,本身想在18周年或是自己去年生日當天把此文寫好,但因為一些原因而遺忘了,希望要寫的東西還能記住....

 

讀書

 

初搬進此區時,小弟尚未讀完幼稚園,但已是最後一年,記得在大西北時代幼稚園實在過得不快,這一年正好給了補償,揭開了在此地快樂生活的序幕。小學時,小學就在我家五分鐘路程以內,懶散的我最愛就是在學校夠鐘前十分鐘跑回去。記得小時候同學們大多都是草根階層並住在學校的附近,有的住公屋;有的住隔離未拆的木屋區;也有的住在板間房,但卻無礙小弟和他們打成一片-而當時小弟家有自己的房子也感覺到自己是個十分幸福的人,最愛請他們進我家作客,所以父母大多認識小弟的小學同學-和在英帝國滿身銅臭的偽君子相比,他們的確是純淨很多,沒有心計,難怪小學老師說:「最真摯的朋友,大多都在小學裡。」可惜的是,上中學之後群英散伙,直至近年才與部分重新取得聯絡,可惜的是大部份人除了小弟基本上已經不在原區居住並有種陌生的感覺。唉,我的人生。

 

對九龍城的印像-食

 

打從啟德機場搬遷之前,此地已經為一著名食街,不同菜式餐廳數之不盡-尤以東南亞地區(如越南、泰國)的餐廳最多,記得小弟最喜歡在放學後總愛去賈炳達道蘭英那邊吃印尼串燒,我總愛吃雞肉、牛肉串或是豬頸肉串;有時會去隔離的小食店吃魚蛋,魚蛋我總會買兩串,依希記得兩串總會比一串便宜。而貪食的我總會叩三串甚至四串,吃得不亦樂乎。年少時,母親總愛帶我去一間越南餐廳別豬頸肉和香茅燒雞翼:可惜的是,在我去了英帝國讀書後那越南餐館搬走了。當然,區內選擇還有很多,不過卻吃不回當年那獨特的口味,可惜可惜。除了泰越菜,我也鍾愛飲早荼。以前未畢業時回港渡假總會和家人一同前往商場一間開了近20年的酒家嘆叉燒包、腸粉等等食物。每次吃完總會害到自己中午吃不下東西,而且由於時差問題吃完後回家總會繼續睡....ZZZZZ

 

市容

 

記得有條叫做城南道的街根本就是一個小泰國,裡面售賣著不同的泰國貨品和的特色熟食,泰國潑水節時該條街也會與民同樂,場面好不熱鬧。如上面所載,泰國同胞們各自守望相助甚有人情味,街道即使全是泰國商店但卻能和該區的其他街道融為一體-與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比較,這簡直是天堂與地獄-後者是小農基因殖民當地的化身,美其名宣揚自家文化,實質損人利己。但前者不但保留自身文化,並把香港的文化融會貫通,並自成一家。除了泰國人,這區也是潮州人的聚居地,所以亦有很多的潮州打冷檔和馳名的禮餅店。可能有些泰國人祖先是潮州人,他們大多都自力更生後代更完全融入社會,也是歷代香港人的寫照。

 

除此以外,這區其實是個很兩極化的地方,也是香港社會的小縮影,它有著大富大貴住別墅的人,也有三餐不繼住著板間房的草根階層。東邊舊樓林立(即餐館集中的地區,接近舊機場);西邊就是名校(如喇沙)和豪宅集中的地區,那是繼港島半山之後的另一富豪集中地。在街市周邊地區,不難看見富人驅車去買菜或是外傭拉著車子替主子買東西的情景-所以在街市的兩邊入口都停滿了很多名貴房車和身邊殘舊不堪的樓宇形成了強烈對比;另一方面看見很多執紙皮的公公婆婆或是在街邊乞討的人,也有不少體力勞動者,徐徐把貨物卸下運進店鋪裡面,印證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道理。近年自機場搬走後,樓宇高度限制撤銷後高樓豪宅取代了舊有的樓宇使得這城貧富懸殊的味道更重。

 

對我成長影響

 

小弟生於斯,長於斯,絕對可以稱自己為九龍城人。在童年雖然沒有甚麼朋友但是在此成長,令我覺會了甚麼叫做人情味:一種對陌生人都可以很友善的感覺,有事時甚至可以伸出援手並互相扶持,可是畢業後回來發覺,這地方只是一個空殼而已。

 

對於這區的轉變和人情味不再實在感到惋惜,甚至因此為將來感到悲觀。記得小時候在旁邊的公園和同齡小孩子們玩耍時總愛很容易埋到堆並且可以繼續保持關係。可惜的是,長大後看見小孩子們都不太喜愛去遊樂場,大多都只會困在家中玩電腦、智能電話。除此以外,記得有一次和一對夫婦等車,他們不認得路,言談中我插咀並幫助他們,但眼神中覺得他們很冷漠不像以前那種有人情味的人。令我想: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沒辦法,富人就是這樣,窮得只有錢;對比窮的時候,雖然生活都成問題但卻團結一致並安居樂業。這些年,出入該區的名貴房車有增無減,同樣地執紙皮的老人也多了很多,家人常說這就是不努力的後果。但個人認為,這是貧富懸殊帶來的後果,在九龍城這地方浮現了;在高樓價下,發展商不斷趕絕窮人,雖然自己都算有瓦遮頭但看見此情此景,對於這一愛利用相機表達自己的人,這些照片除了表達了我對於這區的感情之外就是對於這倒行逆施的不滿。而自得其樂,就是在九龍城這地方學會,因此我不願與富人為伍,我怕有一天連這寶貴的價值觀都會消失了-我就是不喜歡這些滿身銅臭的人,這就是我寧願不要朋友和榮華富貴堅持的原因。

 

九龍城,你永遠我的家。生我之家,也是我懂性的地方,多謝你!

 

寫於25歲生日的當晚。

 

 

IMG_0826

 

IMG_0835

 

IMG_0922

 

IMG_0906

 

IMG_0870

 

IMG_0860

 

IMG_0867

 

IMG_0852  

 

 

 

arrow
arrow

    pico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